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0731-856506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考试大纲

2021年长沙医学院专升本《中医内科学》考试大纲

2022-01-24 09:17:17| 来源:励学专升本

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

适应专业:中医学、针推推拿学

教  材:陈建章主编.“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一、考试目的

《中医内科学》课程考试,注重考察学生对于基本概念和疾病的全貌的理解与掌握,运用所学的医学知识,结合临床实际病例培养理论思维能力和实际病案分析能力。本课程考核要求由低到高共分为“了解”、“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其含义,了解,指学生能懂得所学知识,能在有关标题中认识或再现它们;掌握,指学生清楚地理解所学知识;熟练掌握,指学生能较为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能够准确、熟练地运用所学的医学知识进行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以及分析和解决临床较为简单的病例。

二、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命题的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学习、理解和掌握的情况。命题的原则是:题量合适、难度适中、范围较广,设有综合题来选拔优秀学生。

三、考试内容

第一章 绪论

1.掌握中医内科临证方法。

2.掌握中医内科病历书写的格式及内容。

3.熟悉中医内科学病因学、病机学、分类学及治疗学的特点。

4.了解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明确中医内科学的的任务及中医内科学的特点。

5.了解中医内科学的发展简史。

第二章 各论

感冒

1. 掌握感冒的病机、诊断要点、以及风寒、风热、暑湿感冒的证治方药。

2. 熟悉虚人感冒的治疗要点。

3. 了解感冒为临床多发病、常见病及其病因及预后.

咳嗽

1.掌握名类咳嗽的辨证施治.

2.熟悉外感咳嗽治疗以疏散外邪,宣肺通气为主;内伤咳嗽治疗重在调理肺脏功能,祛邪止咳或补肺养正。

3. 了解咳嗽有外感、内伤之分,其病变重点在肺,而关系到它脏。

哮病

1. 掌握哮病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的原则。哮病发作时区别寒痰、热痰;平时着眼肺、脾、肾的具体辨证。

2.熟悉哮病的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而实多虚少,标实本虚。

3. 了解哮病以痰为主要病理因素,发作期的病理关键是痰阻气逆。

喘证

1. 掌握各类喘证的辨证施治。

2. 熟悉实喘治疗以祛邪利气为主,虚喘治疗以培补摄纳为主,虚实夹杂者应祛邪扶正并举。

3. 了解喘证有实喘、虚喘之分,其病变重点在肺,关系肾脏。

肺痈

1. 掌握肺痈的治疗大法及各个阶段的具体治法。

2. 熟悉肺痈的病理演变过程。

3. 了解肺痈的分期及临床特征。

4. 了解溃脓期是病情的顺逆的转折点。

肺痨

1. 掌握肺痨常见证型的辨证施治。

2. 熟悉肺痨的主要病机为“阴虚火旺”以及气阴两虚、阴伤及阳的病理变化及其治疗原则。

3. 了解肺痨的致病因素为一是瘵虫感染,一是正气虚弱,发病关键为“正虚”。

心悸

1. 掌握心悸的概念、诊断、辨证及治疗要点、各证候类型的临床表现、治法及常用方药加减。

2. 熟悉心悸的证候特点、病因病机及其主要病机类型。

3. 了解心悸的基本概念、惊悸与怔忡的区别与联系。

胸痹

1.掌握心痛的辨证要点及治疗原则及各证候类型的辨证施治

2.熟悉心痛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3.了解心痛的基本概念、病因病机。

4.了解心痛的转归、预后及护理措施。

不寐

1.掌握不寐各型的辨证特点,治法和方药。

2.熟悉不寐调摄护理及健忘的证候与治法。

3.了解不寐的临床表现形式,了解不寐的病因病机特点,明确本病是因为阳不入阴所致。

头痛

1. 掌握头痛的分类、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证治。

2. 熟悉头痛的病因病机与转归。

3. 了解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范围及研究进展。

眩晕

1. 掌握眩晕各种类型的证候特点、治疗方法及常用方药。

2. 熟悉眩晕的病因病机及风、火、虚与瘀血的病理变化在眩晕发病中的作用和区别。

3. 了解眩晕的基本概念。

中风

1. 掌握中风病的病机要点和辨证论治。

2. 熟悉中风病的范围、证候特征和调护。

3. 了解中风病的发病情况及历史沿革,及其研究进展。

痫病

1. 掌握痫病的治疗原则及分证论治。

2. 熟悉痫病的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要点及预后转归。

3. 了解痫病的临床特征、范围、预防及护理措施。

痴呆

1. 掌握痴呆的证候特征、治疗原则及分证论治。

2. 熟悉痴呆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3. 了解痴呆的定义、沿革、范围、预防及护理措施、转归预后。

胃痛

1.掌握胃痛的治疗原则及分证论治。

2.熟悉胃痛的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及辨证要点。

3.了解胃痛的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范围、预后转归、预防及护理措施。

呕吐

1. 掌握呕吐的证候特征、治疗原则及分证论治。

2. 熟悉呕吐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3.了解呕吐为较常见病证、大体范围、预防及护理措施、转归预后。

痞满

1. 掌握痞满的证候特征、治疗原则及分证论治。

2. 熟悉痞满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3. 了解痞满的定义、范围、预防及护理措施、研究进展。

呃逆

1. 掌握呃逆的证候特征、治疗原则及分证论治。

2. 熟悉呃逆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3. 了解呃逆的定义、范围、预防及护理措施、转归预后。

噎膈

1.掌握噎膈的治疗原则以及证治分类。

2. 熟悉噎膈的病因病机、辨证、诊断要点。

3. 了解噎膈的定义、范围、预防护理。

腹痛

1. 掌握腹痛的治疗原则以及证治分类。

2. 熟悉腹痛的病因病机、辨证及诊断要点、。

3. 了解腹痛是临床上极常见的病证、大体范围、预防护理。

泄泻

1. 掌握治疗原则以及证治分类。

2. 熟悉泄泻的病因病机、辨证及诊断要点。

3. 了解泄泻的定义、范围、预防护理。

痢疾

1. 掌握痢疾各证型的临床特征、治法、代表方药。

2. 熟悉痢疾的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3. 了解痢疾的疾病沿革,现代医学范畴。

4. 了解痢疾的预后转归,护理调摄以及预防。

便秘

1. 掌握便秘各证型的临床特征、治法及代表方药。

2. 熟悉便秘的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3. 了解便秘的疾病沿革及现代医学范畴。

4.了解便秘的预后转归护理调摄以及预防。

胁痛

1. 掌握胁痛各证型的临床特征、治法、代表方药。

2. 熟悉胁痛的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3. 了解胁痛的疾病沿革、现代医学范畴。

4. 了解胁痛的预后转归、护理调摄以及预防。

黄疸

1. 掌握黄疸各证型的临床特征、治法及代表方药。

2. 熟悉黄疸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3. 了解黄疸的疾病沿革,现代医学范畴。

4. 了解黄疸的预后转归、护理调摄以及预防。

积聚

1. 掌握积聚各证型的临床特征、治法及代表方药。

2. 熟悉积聚的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3. 了解积聚的疾病沿革及现代医学范畴。

4. 了解积聚的预后转归、护理调摄以及预防。

水肿

1. 掌握水肿病的鉴别、以阴阳为主的辨证纲领,及发汗、利水、攻逐、健脾、温肾、降浊、化瘀等治疗大法。

2. 熟悉水肿病的发病因素及肺、脾、肾三脏在水肿病机中的作用。

3. 了解水肿的概念。

4.掌握水肿病的辨证论治。

淋证(附尿浊)

1. 掌握淋证的辨证要点、治则及分证论治。

2. 熟悉尿浊的病理、治则及证治。

3. 了解淋证的发病原理和辨病知识。

癃闭

1. 掌握癃闭各个证型的辨证施治。

2. 熟悉癃闭的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3. 了解癃闭的病理主要是肾和膀胱气化失司,但与肺、脾、肝、三焦有关。

4.了解癃闭的转归预后。

郁证

1. 掌握郁证的治疗原则及分证论治。

2. 熟悉郁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 了解郁证的病因病机。

血证

1.掌握血证的证候特征、治疗原则及分证论治。

2.熟悉血证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3.了解血证的定义、沿革、范围、预防及护理措施、转归预后。

痰饮

1.掌握痰饮的分型及辨证论治。

2.熟悉痰饮的病因病机及痰饮的病理性质及发生的病理基础。

3.了解痰饮的基本概念及四种饮证的概念、特点。

消渴

1.掌握消渴的各证型的辨证施治。

2.熟悉消渴的诊断、鉴别诊断、预后及转归。

3.了解消渴的发生与阴虚、燥热、血瘀的关系。

内伤发热

1. 掌握内伤发热的病机、诊断要点、以及肝郁发热、气虚发热、阴虚发热、阳虚发热、血瘀及湿阻发热的证治方药。

2. 熟悉内伤发热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3. 了解内伤发热的病因及预后。

虚劳

1.掌握虚劳各证型的辨证论治。

2.熟悉虚劳的证候特征、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

3.了解虚劳的病因病机。

癌病

1.掌握各种癌病的诊断原则及分型证治。

2.熟悉癌病的病因病理。

3.了解癌病的一般概念及历代医家对癌症的论述。

4.掌握现代常用的各种抗癌中药的应用。

痹证

1.掌握痹证的病机、诊断要点,以及行痹、痛痹、着痹、热痹、 痹的证治方药。

2.了解痹证为临床多发病、常见病、其病因及预后。

痿证

1.掌握痿证的临床证候特征、诊断依据、以及与痹病、中风后遗证的鉴别要点及分证论治。

2.熟悉痿证的病因病机及转归。

3.了解痿证的定义、范围和研究进展。

颤证

1.掌握颤证的证治内容。

2.熟悉颤证的临床特征、诊断依据、及其与痴呆、郁病、健忘的鉴别。

3.了解颤证是老年常见多发病及病因病机及转归。

腰痛

1. 掌握腰痛的临床证候特征、诊断依据,及其与水肿、淋证、胃脘痛、肾风等的鉴别要点。

2. 熟悉腰痛的病因病机与转归。

3. 了解腰痛的发病情况、范围。


四、考试方式和试卷结构

1.考试方式:纸质闭卷考试

2.记分方式:百分制,分为100分

3.考试时量:90分钟

4.题量:约70题

5.题目类型: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1.王永炎主编.临床中医内科学.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

2.《临床中医内科学》(上、下册)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临床中医内科学》编委会,北京出版社,1994(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