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0731-856506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考试大纲

2021年怀化学院专升本考试大纲 -《教育学》

2021-11-02 13:33:49| 来源:励学专升本

教育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说明和要求

一、课程基本信息

教育学是师范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教师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是取得教师资格 证书的必要条件。拥有良好教育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重要前提。

二、课程考试目的

为统一教育学的重点教学内容,怀化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编制该考试大纲,供教师教学、 命题及学生学习和复习使用。考试试题严格按照考试大纲命题。

三、考核目标、内容与要求

教育学考试大纲严格遵照本课程教学大纲执行,要求学生掌握教育学基础知识,能够初 步运用教育学基本理论解读教育教学现象和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基本问题,了解教育改革 发展动态。重点考核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规定识记、领会、理解、应用四个层次,并按照应达到的能力层 次要求进行考核。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要求能记住本课程中有关的名称、概念、原理基础知识,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领会:要求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初步把握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初 步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理解:要求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 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应用:要求在领会的基本上,能运用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中某个观点分 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四、教材与参考书

白秀杰、杜剑华:《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年版

五、考试题型、分值分布与考试时长

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题,共 40 分)、判断题(每题 2 分,共 10 题,共 20 分)、 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 题,共 20 分)、材料分析题 (每题 10 分,共 2 小题,共 20 分)。

考试时长:120 分钟

第二部分 各章考核要点与要求

第一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涵义

1、教育的定义 要求:理解、识记

2、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要求:识记、理解

(2)教育的社会属性 要求:识记、理解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基本形态

1、教育的基本要素 要求:识记、理解

2、教育的基本形态 要求:理解、运用

三、 教育的起源*

1、生物起源论 要求:识记、理解

2、心理起源论 要求:识记、理解

3、劳动起源说 要求:识记、理解

四、 教育的历史发展

1、原始社会的教育 要求:识记、领会、理解

2、古代社会的教育*

(1)奴隶社会的教育 要求:识记、领会、理解

(2)封建社会的教育 要求:识记、领会、理解

(3)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要求:识记、领会、理解

3、近代社会的教育 要求:领会、理解

4、现代社会的教育 要求:识记、领会、理解

第二章 教育学概述

一、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教育学的词源考察 要求:识记、理解

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要求:识记、理解

二、教育学的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孔子的教育思想 要求:识记、理解

(2)《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要求:识记、理解

(3)孟子的教育思想 要求:识记、理解

(4)墨子的教育思想 要求:识记、理解

(5)苏格拉底与产婆术 要求:识记、理解

(6)柏拉图的《理想国》要求:识记、理解

(7)亚里士多德的和谐发展教育 要求:识记、理解

(8)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要求:识记、理解

2、教育学的建立

(1)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要求:识记、理解

(2)洛克的《教育漫话》 要求:识记、理解

(3)卢梭的《爱弥儿》要求:识记、理解

(4)斯宾塞的《教育论》 要求:识记、理解

(5)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要求:识记、理解

(6)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要求:识记、理解

3、20 世纪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

(1)实验教育学 要求:识记、理解

(2)文化教育学 要求:识记、理解

(3)实用主义教育学要求:识记、理解

(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要求:识记、理解

4、当代教育理论的发展要求:识记、理解、运用

(1)布鲁纳 (2)赞可夫 (3)瓦根舍因 (4)皮亚杰 (5)布鲁姆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 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要求:识记、理解、运用

(1)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变革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 要求:识记、理解、运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和专门性人才

(2)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促进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的更新。

二、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要求:识记、理解、运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4)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制度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 要求:识记、理解、运用

(1)教育培养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通过宣传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3)教育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三、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1、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要求:识记、理解、运用

(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2、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 要求:识记、理解、运用

(1)教育能够传承文化人类

(2)教育能够选择和批判文化

(3)教育能够交流和融合文化

(4)教育能够更新和创造文化

四、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要求:识记、理解、运用

1、教育相对独立性的含义

2、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第四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 (要求:识记、理解)

二、关于人的认识

1、人的特性 (要求:识记、理解)

2、人的本质 (要求:识记、理解)

3、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 (要求:识记、理解)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1、各项发展规律的含义 (要求:识记、理解)

2、各项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 (要求:理解、领会)

3、依据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教师的应对方法 (要求:领会、应用)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1、各种不同动因论的内涵 (要求:识记、理解)

2、各种不同动因论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要求:识记、理解)

五、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1、各影响因素的含义 (要求:识记、理解)

2、各影响因素的影响表现与作用 (要求:理解、领会)

六、中学生的生理特征

1、初、高中生的生理特点 (要求:识记、理解)

2、促进青少年身体健康发展的措施 (要求:领会、应用)

第四章 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概述

1、教育目的的含义。要求:识记、理解

2、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要求:识记、理解、

3、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要求:识记、领会

二、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1、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要求:识记、理解、掌握

2、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要求:识记、理解、掌握

三、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要求识记、领会、理解 四、我国的教育目的

1、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要求:识记、理解

2、我国教育目的的演变。要求:领会和理解

3、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相互关系。要求:识记、理解、应用

第五章 教育制度

一、教育制度的概述

1、教育制度的概念。要求:识记、领会

2、教育制度的特点。要求:识记、理解

3、制约教育制度的因素。要求:识记、理解、应用

4、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要求:领会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1、学制的含义。要求:识记、理解

2、建立学制的依据。要求:识记、理解

3、单轨学制、双轨学制、分支学制的含义、特点及代表国家。要求:识记、理解、应用

三、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1、我国近代学制发展历程,了解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壬戌学制。要求: 识记、领会

2、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要求:识记、理解 四、义务教育制度

1、义务教育的概念及特点。要求:识记、理解

2、义务教育制度的确立。要求:识记、理解

3、我国制定的与义务教育有关的法律与政策。要求:识记、理解、运用

4、我国义务教育制度的实际情况。要求:识记、领会

第六章 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的职业

1、教师的含义。要求:理解、应用

2、教师职业发展历程。要求:领会

3、教师劳动的特点。要求:识记、理解

4、教师的职业角色和地位。要求:领会

二、教师的权利、义务 要求:领会、应用

三、教师专业发展

1、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要求:理解、应用

2、教师专业素质的内涵。要求:识记、理解、应用

3、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要求:领会、理解、应用

四、学生

1、学生的本质特征。要求:识记、理解、应用

2、学生的权利与义务。要求:领会、理解、应用

五、师生关系

1、师生关系的类型。要求:识记、理解、应用

2、现代师生关系的特征。要求:识记、理解、应用

3、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途径。要求:识记、理解、应用

第七章 课程

一、课程概述

1、现代课程研究的开端。要求:识记

2、课程的概念。要求:识记、理解

3、课程的类型

课程的分类标准。要求:理解

主要的课程类型,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这些课程类型的含义。要求:识记、理解

4、课程计划、课程编制和教科书的概念。要求:识记、理解

5、课程计划、课程编制和教科书的意义。要求:理解

二、 课程开发

1、课程目标的含义。要求:理解

2、课程实施的层次。要求:识记和理解

3、课程实施的取向。要求:识记和理解

4、课程评价的类型。要求:识记和理解。

三、 课程改革

1、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要求:识记

2、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和基本理念。要求:识记、理解、应用

3、基础教育改革的总目标。要求:理解

4、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要求:识记、理解、应用

5、课程结构。要求:识记。

6、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结构内容。要求:识记、理解和应用

7、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要求:识记、理解和应用

四、课程编制

1、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要求:识记和理解

2、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要求:理解。

3、课程目标。要求:识记

4、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要求:理解。

5、布卢姆目标的三个方面。要求:识记和应用

6、布卢姆目标分类中的认知领域目标的层次。要求:识记、理解和运用

7、三维课程目标的维度,要求:识记和应用。

8、课程内容的概念和意义。要求:识记和理解

9、课程的文本表现形式。要求:识记和理解

10、课程评价的三种模式。要求:识记和理解

11、课程评价的概念。要求:识记

第七章 教 学

一、教学的概念 要求:理解、识记

1、教学与教育的关系。要求:理解、识记

2、教学与上课的关系。要求:理解、识记

二、教学的地位与意义

1、教学的地位。要求:理解、识记

2、教学的意义。要求:理解、识记

3、教学的任务。要求:理解、识记

四、教学过程的本质

1、教学过程的概念。要求:理解、识记

2、教学过程各种本质观(特殊认识说、发展说、层次类型说、、传递说、学习说、统一说、 实践说、认识实践说、交往说)。要求:了解

五、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互作用的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相互促进的规律、传授知识 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要求:理解、 识记、运用

六、教学原则

1、教学原则的概念。要求:理解

2、中小学教学原则及其贯彻要求(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 施教原则、启发诱导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要求:理解、 识记、运用

七、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概念。要求:理解、识记

2、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的概念、要求和特点(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 法、谈话法、讨论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 学方法:实验法、练习法、实习作业法)。要求:理解、识记、应用

3、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要求:理解、识记

八、教学组织形式

1、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要求:理解、识记

2、教学组织形式历史发展(个别教学、班级授课制、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分组教学 制、特朗普制、复式教学)。要求:了解

3、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上课制班级上课制的优缺点。要求:理解、识记

4、教学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考查与评 定)。要求:理解、识记、运用

5、课的类型:单一课和综合课。要求:理解、识记

6、课的结构。要求:理解、识记、应用

7、上好课的基本要求。要求:理解、识记

九、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与趋势

1、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 要求:了解

(1)实施素质教育——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题

(2)坚持整体性教学改革和实验——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

(3)建立合理的结构——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心。

2、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 要求:了解

(1)课程体系三级管理的趋势;

(2)课程综合化的趋势;

(3)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的趋势;

(4)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

(5)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趋势。

第八章 德育

一、德育概述

1、德育概念 要求:识记 理解

2、德育的任务与意义 要求:理解 领会

3、德育目标与内容 要求:识记 领会 应用

二、 德育过程

1、德育过程的概念 要求:识记 理解

2、德育过程的要素 要求:识记 领会

3、德育过程的规律 要求:识记 理解 应用

三、德育的主要理论

1、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要求:理解 领会 应用

2、柯尔柏格的德发展阶段模型 要求:理解 领会 应用

3、价值澄清理论 要求:理解 领会 应用

四、德育实施

1、德育模式

(1)体谅模式 要求:理解 领会

(2)社会学习模式 要求:理解 领会

(3)集体教育模式 要求:理解 领会

2、德育原则

(1)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要求:理解 领会 应用

(2)知行统一原则 要求:理解 领会 应用

(3)正面教育与纪律相结合原则 要求:理解 领会 应用

(4)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 要求:理解 领会 应用

(5)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 要求:理解 领会 应用

(6)因材施教原则 要求:理解 领会 应用

(7)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原则 要求:理解 领会 应用

(8)方向性与疏导性原则 要求:理解 领会 应用

3、德育方法

(1)说服教育法 要求:识记 领会 应用

(2)榜样示范法 要求:识记 领会 应用

(3)情感陶治法 要求:识记 领会 应用

(4)品德评价法 要求:识记 领会 应用

(5)实际锻炼法 要求:识记 领会 应用

(6)自我修养法 要求:识记 领会 应用

4、德育途径 要求:识记 领会

(1)学校教育(学科教学、班级建设、团队活动、校园文化等) 要求:识记 领会

(2)家庭教育 要求:识记 领会

(3)社会教育 要求:识记 领会

第三大部分 题型举例

一、选择题

1.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D )。

A.现场教学 B.复式教学 C.分组教学 D.班级授课制

2.( D )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计划 D.教学目标

二、判断题

1.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 × )

2.教学方法就是教师教的方法。 ( × )

三、简答题 遗传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什么影响?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3)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四、材料分析题

我是初二(3)班的班主任,有一天我收到班上学习较差同学的一封信。信上说.....您 知道吗?我一直想拿到一个奖状回家,让爸妈高兴,那样他们就能带上我出去旅游了。”看 了信,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们扪心自问:我深入学生心灵深处了吗?我关心他们的渴望了 吗? ..... 反思中我萌生一个念头,午间,我请来了班上学习后进的学生。我手里拿着一本 书,一支钢笔,一个足球,一张奖状。我问他们,如果让你选择一样的话,你们会选择什么? 想不到大家都选择了奖状。于是我说:“ 那好,如果你们想要奖状。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 想想自已在哪方面努力就可以得到它,请你们写下来。”开始他们有些茫然。在我的一再鼓 励下和启发下.他们各自写了自己的长处。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些同学们发挥自己的长处。 努力表现自己,果然,“每月一评”发奖那天,他们各自得到了“讲故事能手”“环保卫士” “劳动标兵”“体育健将”“电脑高手”等奖状,他们终于在同学们中抬起头来了,为了提 高奖状的含金量,使他们在下个月能够得到“月明星” 的称号,我对他们提出进一步的要 求: “讲故事能手”要写一篇班级同学故事一则,“环保卫士”要在班上做一次“减少雾霾 从我做起”的发言。“劳动标兵”要为班上展开的义务劳动策划个活动计划。“体育健将” 要给大家讲一则体育运动规则。”“电脑高手”要给全班同学培训-次“电脑常用英语单词”。 于是,原来这些不肯读书,不爱写作,不喜欢学习英语,不愿思考的学生动起来了.....各 科老师也发现,他们学习比以前认真多了,成绩也有了较大提高。

1.该班主任贯彻了哪些主要的德育原则?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2.该班主任采用了哪些主要的德育方法? 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1、该班主任主要贯彻了以下德育原则:

①疏导原则。(2 分,根据分析情况适当给分)

②因材施教原则。(2 分,根据分析情况适当给分)

③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3 分,根据分析情况适当给分)

④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3 分,根据分析情况适当给分)

⑤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3 分)

2、该班主任主要使用了以下德育方法:

①实际锻炼法。(3 分,根据分析情况适当给分)

②品德评价法。(3 分,根据分析情况适当给分)

③说服教育法。(3 分,根据分析情况适当给分)

④自我教育法。(3 分,根据分析情况适当给分)

友情链接